蓝冠娱乐在线登录,蓝冠平台官网注册,蓝冠会员,

化工园区是化工产业发展的主战场。目前长江经济带沿线分布着约250家化工园区,在推动化工产业安全生产、节能减排、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,应以系统思维加强化工园区整治、以规范管理加强化工园区建设、蓝冠测速地址 以协同理念促进化工园区发展为发力点。

目前,我国部分化工园区仍存在布局规划相对不够科学、配套设施相对不健全、安全环保隐患较大、项目监管不到位等问题。部分省份正积极探索推动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。由此,遵循新发展理念,推动长江经济带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,蓝冠平台官网 应特别重视以下三个方面。

以系统思维加强整治

一是坚持分类施策。贯彻落实《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(试行)》,实施最严格的资源能源消耗、环境保护标准,对现有化工园区进行分类整合、蓝冠登录 改造提升、压减淘汰。实施差异化、精准化治理措施,委托专业机构建设“一园一档”信息管理平台,对化工园区进行综合评价,杜绝仅以关闭园区数量作为整治目标,切忌“一刀切”做法。依据法律法规和环保、质量、安全、能效等综合性标准,对不符合产业布局规划、产业关联度低、安全环保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、安全卫生防护距离不足的化工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。对持续整改仍不达标的化工园区,取消化工园区定位,做好减量置换,为精细化工、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机会。

二是着力提高本质安全水平。正确把握化工园区安全与发展、安全与效益、安全与速度之间的关系,构建分工明确、相互协作、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,全面提升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。科学评估园区风险等级和风险容量,修编园区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风险定量评估,建立系统、超前的事故预防体系,提高安全生产、应急处置等综合保障能力。全面实施化工园区封闭式管理,与城市建成区、人口密集区、重要设施、敏感目标之间保持足够的安全防护距离,将园区安全与周边公共安全的相互影响降到最小;合理布置园区内功能分区,确保各分区之间满足安全防护距离要求。设置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,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,建设各类公共消防站和企业自建消防站。

三是强化环境风险管控。贯彻落实《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》,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化工园区,禁止产能过剩、污染严重的新建化工项目。提升化工园区环境管理系统化、科学化、法治化、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,综合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化工园区及周边大气、地下水和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,及时排查风险隐患,防止各生产环节对环境造成污染。围绕重点污染物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,大幅降低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烟(粉)尘、废水排放总量及化学需氧量、氨氮等污染物排放强度,从源头减少污染物产生,配置一定比例的静脉产业,大力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。

以规范管理加强建设

一是完善园区评价机制。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,明确归口管理部门,统一加强化工园区管理,从规范建设、产业发展、资源利用、环境绩效、绿色管理等方面,建立一套自我评价、社会评价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化工园区评价体系,将考评结果作为化工园区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、环保管理能力、节能降耗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。严格化工园区准入标准,规范化工园区申报、命名和监管程序,对新建园区的土地利用率、工艺先进性、安全风险、污染控制、能源消耗、资源利用、经济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。建立责任明确、协调有序、监管有力的化工园区发展体系,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,常态化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工作。健全化工园区退出机制,强化园区评价结果应用,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化工园区实施限期改造或依法退出。

二是加强一体化管理。建设全方位一体化的运行体系,强化产品项目、辅助工程、物流运输和应急保障等一体化管理。明确园区产品项目方向,建设企业间协作配套、互联互供的专业化分工体系,促进上下游企业间生产要素合理分配和有效链接,充分发挥园区内产业、企业、技术、人才集聚协同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。加强集中供水、供热、供气等配套工程建设,构建一体化综合能源供给体系,实现园区能源统一规划、协同供应,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。按照《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》,完善公共管廊物流体系,建设园区物料传输的“大动脉”,将危化品运输车辆纳入物流管控系统,实现人流物流管控一体化。建设园区应急指挥平台,对重点区域、关键岗位进行实时监控,建设环保监测预警系统,科学、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。

三是开展园区试点示范。坚持政府主导、行业协会助推,结合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,推广智慧化工园区、绿色化工园区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建设示范工程。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先进过程控制等技术应用,全面整合信息化资源,实现化工园区管理数字化和精细化,打造集安全、环保、管理于一体的园区“智慧大脑”,建设一批“中国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(创建)单位”。培育、创建和提升一批优质产能绿色品牌,推动园区走高效、清洁、低碳、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;加快绿色化工园区标准制定与实施,提高能耗、水耗、清洁生产等标准,力争达到国际生态工业园区标准,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,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,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绿色化工园区。大力发展“企业内小循环、企业间中循环、园区内大循环”一体化循环经济,促进园区水资源、能源梯度优化利用,实现“三废”综合利用和资源无缝对接,形成横向耦合、生态链接、原料互供、资源共享的生态链,推动形成一批循环化改造示范化工园区。